奶牛熱應激以及應對策略(上)
由于氣溫升高、濕度增大、輻射強度加強以及空氣流動速度減弱,或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造成產熱量大于散熱量,奶牛出現不適(體溫增高,呼吸和脈搏加快,采食量和產奶量減少)甚至發生中暑,嚴重的造成死亡。這種現象稱為熱應激。 牛感溫度 ?牛最適溫度范圍為5℃~18℃。 ?牛可通過自身的體內調節(產熱和散熱平衡)機制,維持體溫恒定,不表現出異常反應,牛的產奶性能、繁殖性能以及健康狀態也沒有明顯的變化。 奶牛認為的最舒適的溫度是多少? 13℃ 熱應激下的生理反應 ?呼吸頻率增加:平常奶牛的呼吸頻率是20-50,熱應激時是80以上,甚至120-150。 ?流汗喘氣:因為奶牛的汗腺不發達,奶牛最發達的就是它的舌頭,當產熱大于散熱時,它就會把舌頭伸出來快速散熱,當然流汗過程中也有礦物質流失。 ?瘤胃蠕動性下降:熱應激時奶牛大部分的血液流向皮膚,進入瘤胃的血液就下降,包括消化道和內部組織血流量都減少,排尿量增加。 ?采食量明顯減少:隨著溫度的升高,干物質采食量下降得越來越快。生長速度下降,直腸溫度每增加1 ℃ ,日增重降低了0.4kg 熱應激導致的結果 ?產量下降15-40% ?理化指標 - 乳脂下降 ?繁殖表現下降:受孕率低下、發情活動減少 、卵泡活動降低、早期胚胎死亡、難產率增加。 ?熱季期間健康問題的易感性增加 :導致患病奶牛病程延長;體細胞數和乳腺炎水平增加;對接種疫苗產生負面反映、導致流產和死亡;新產牛脂肪肝問題增加。 ?妊娠期后3個月處于熱季期間的干奶牛所產犢牛的出生重降低,產后代謝疾病增多,并隨后泌乳期產奶量降低12% ?蹄葉炎的發病率增加。 精料攝入量過多,瘤胃酸中毒蹄葉炎。一般在熱應激后的幾周到幾個月會出現蹄底潰瘍和白線病的跛足。 ?嚴重的熱衰竭可導致死亡! 緩解熱應激的策略 1、給奶牛直接降溫(效果最大) 2、改變環境,給空氣降溫(難度較大) 3、營養調控(效果相對較小) 4、牛群結構 5、遺傳因素 一、直接降溫 (噴淋+風扇) (1)風扇 1、采食通道對風扇的要求 ①采食通道對風速的要求:到最后一個牛的風速至少2.3m/s ②采食通道對風量的要求:每個頸夾周圍要有22.6~25.5m3/h的風量 ③高度的要求:一般2.2~2.5m。角度一般與垂直面25~30度夾角,內徑1m,6m一個。 2、待擠廳對風扇的要求:提供每頭奶牛28.3m3/h的風量,每10頭奶牛一個內徑1m 的風扇,或每個15m2一個風扇。 3、臥床對風扇的要求基本和采食通道相同。 (2)噴淋 ?對噴嘴的要求比較高: ?第一是流量達到3-3.5升/分鐘。 ?第二,噴嘴帶有截止閥,能做到一個區域所有噴嘴同時開啟,同時關閉,且關閉后沒有水流出。 ?噴嘴安裝的高度原則上越低越好,但考慮到奶牛的平均高度在1.5米,所以噴嘴盡量安裝在2米,這樣可要保護噴嘴,以防奶牛會碰到。 ?安裝間距1.8米,整個噴的角度為70度,這樣噴嘴噴出的水可從奶牛頸部覆蓋到牛尾部,達到噴淋的最佳效果。另外,應避免水噴的太多,否則會造成污水量的增加。 ?噴淋的最佳效果:在15~30s內盡可能多的打濕牛體背部。 (3)噴淋+風扇的開啟條件 ①當牛棚溫度18℃<T<22℃時,應全面開啟風扇,開4min停1min,噴淋不開; ②當牛棚溫度22℃<T<28℃時,風扇和噴淋全部開啟,噴淋30s,風扇10min; ③當牛棚溫度28℃<T<32℃時,噴淋30s,風扇5min; ④當牛棚溫度T>32℃時,噴淋60s,風扇5min; 二、營養調控(10方面) (1) 熱應激和水 水 – 被遺忘的營養源 ?十分關鍵,但卻經常被忽略的營養源 ?水缺乏或水質很差將:限制奶產量、生長和引起健康問題 ?水可促進正常的瘤胃功能,提高飼料的采食量和消化,以及養分的吸收 ?水維持血液容量,供應組織需要,并且奶牛分泌的牛奶中水分占87%左右。 ?水的攝入量根據奶牛的生理狀態、奶產量、干物質采食量、體格大小、活動行為、日糧組成和種類(粗料、鈉*、蛋白質等)、周圍環境溫度、和其他環境因素(濕度、風力)的不同而變化 據估計奶牛每產1公斤牛奶,攝入約4.5~5公斤的水 奶牛對水的需求通過以下來滿足: 飲水;日糧中含有的水分; 體組織進行氧化代謝時產生的水 ?同其他任何營養因素相比,水不足對奶產量的影響更快更明顯 ?水的攝入即使受很小的限制,都將導致干物質采食下降0.5~1.0公斤/天,使泌乳峰值產量下降1.0~2.25公斤 ? 研究表明:當奶牛在溫度“舒適區”時,每1kg干物質需攝入3kg水。而在熱應激情況下,對水的需求顯著增加,每1kg干物質需攝入7kg以上的水 熱應激和水 ?對于熱應激奶牛來說,水也是最重要的養分 水對于散失多余的體熱是非常關鍵的 當環境溫度增加時,水的攝入量快速增加,其幅度可達50%或更多 ?但是,在環境溫度超過體溫時,由于干物質采食量和活動減少,水的攝入量也降低 ?牛體水分損失超過 20% - 致命 ?奶牛通過出汗和增加呼吸頻率(喘氣)蒸發損失水分?水分損失于牛奶、唾液、尿液、糞便之中 ?泌乳牛在周圍環境溫度上升到27℃-30℃時的水攝入量顯著提高 ?奶牛在高濕度環境下攝入的水量低于低濕度環境, – 干物質采食的減少 – 通過蒸發散熱降溫的能力下降 “鼓勵”奶牛多飲水 任何時候都應該有新鮮、清潔的飲水供應 ?水槽應安放在方便、易于飲用的地方,以促進飲水和減少強勢奶牛的影響。 ?在栓系式牛舍,避免強勢奶牛和弱勢奶牛相鄰“共用”一個水碗/槽 ?采用靠重力為水碗/槽供水的栓系式牛舍,水流速度應足夠高,以保證奶牛不必等待下一次飲水 ?在散放式牛舍,奶牛傾向于小群體飲水 ?每20~25頭奶牛至少提供一個飲水區。水槽寬至少30厘米,深至少10厘米。 每15頭牛的飲水空間60厘米。室外飲水區應有遮陽。 在擠奶廳的返回過道應有飲水供應 ?水攝入高峰期在采食期間和擠奶以后 ?在此期間確保你的飲水系統不要限制奶牛對水的攝入 關于水溫的研究 對飲用10℃和27.8℃水的奶牛實驗(Milam 等 1986)結果發現, 溫度較低的水使: - 在干物質采食量提高了15% - 3.5%校正奶方面提高了11% 1990年一項研究對飲用10.5℃水和27.2°C的奶牛的實驗結果表明(Wilks等1990), 10.5℃水有助于: - 飲水量增加了7.7% - 干物質采食增加了3% - 呼吸頻率和直腸溫度下降. - 產奶量增加4.8% 水溫 ?對奶牛來說,最合適的水溫范圍15.5~26.5 ℃ ?如果要對牛喝的水進行冷卻,則必須是唯一的水源 飲水量和水質 ?如果牛群產量表現達不到預期值,奶牛的飲水應是首先要考慮的方面之一. ?檢查水的供應和水質(鈉、鐵、堿度、硫酸鹽、氯、硝酸鹽氮總溶解固體和硬度) (2) 熱應激和干物質采食 ?熱應激對產奶量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的降低。 ?據估計,干物質采食量每下降1kg,會導致產奶量下降約2kg。 ?在20℃以上時,溫度每升高1℃,干物質采食量下降0.15公斤,產奶量下降0.3kg。 ?觀察/反應方法:最大化減少環境對DMI的影響 ?當24小時有供應飼料,奶牛可自由采食時,奶牛將自行調節其行為習慣,以便在維持采食的同時避免應激情況 ?熱應激奶牛將改變其采食模式,采食頻率降低,并在每天涼爽的時候進行采食,但每次飼喂時的采食量更多 ?我們可利用這一采食模式的改變,確保晚上有新鮮的飼料供應,并頻繁地將飼料推到飼槽上 ?奶牛可能選擇導致酸中毒情形的日糧,引起瘤胃pH下降,減少了纖維分解菌的數量 ?在日糧配合時應考慮這一點,以防止酸中毒的發生 ?飼喂全混合日糧(TMR)有助于防止奶牛挑食,維持瘤胃發酵的穩定性,減緩瘤胃pH值的下降 熱應激條件下提高DMI的建議 ?增加飼喂次數和將飼料推到飼槽上以刺激奶牛采食的次數 ?調整飼喂時間,利用晚上溫度降低時,實施晚間飼喂由于熱季青貯的保質期縮短,在每次飼喂之前,才將青貯從窖中切取出,并增加青貯飼喂次數 ?飼喂優質的粗飼料和適口性好的飼料 ?經常清掃飼槽,清除發熱變質的飼料,以鼓勵采食 ?在飼槽區采取奶牛降溫措施
下一篇: 肝片吸蟲病的病原癥狀診斷與防治方法
上一篇: 口蹄疫免疫要求及減少應激反應的處理措施
京ICP備13017971號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北路55號
北京華牧直通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010-59195279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