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是保證和保持豬場正常、健康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預防非洲豬瘟的重要環節之一,低溫對消毒效果會有一定的影響。
1 基本概念 消毒是指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殺死細菌芽孢(滅菌能殺死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學的方法來達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學藥物叫做消毒劑。
2 影響因素 消毒劑使用時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消毒劑的有效成分、使用的方法、環境溫度、干凈程度、配比濃度、接觸時間等。
01 干凈程度(有機物污染程度) 消毒時物體表面會存在一些有機物(如血液、血清、分泌物、膿液、飼料殘渣、泥土及糞便),有機物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消毒劑消毒效果。
原因一:有機物覆蓋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妨礙消毒劑與病原直接接觸而延遲消毒反應,以至于對病原殺不死、殺不全。
原因二:部分有機物可與消毒劑發生反應生成溶解度更低或殺菌能力更弱的物質,甚至產生的不溶性物質反過來與其他組分一起對病原微生物起到機械保護作用,阻礙消毒過程的進行。同時有機物消耗部分消毒劑,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
02 殺菌譜 無囊膜病毒:口蹄疫病毒、圓環病毒、細小病毒、腦心肌炎病毒、豬腸病毒。 囊膜病毒:藍耳病、豬瘟、非洲豬瘟、流感、流行性腹瀉等。
03 作用溫度 除易揮發的消毒劑(如氯制劑、醛)外,較高的環境溫度消毒效果要比低溫好,溫度升高不僅可以提高消毒劑的殺菌效果,也可以縮短消毒時間。
原因一:溫度升高加快了消毒劑顆粒的運動速度,增加了消毒劑與細菌接觸的機會,殺菌效果顯著提升。
原因二:在低溫環境下,大多數病原微生物處于休眠狀態,對消毒劑有較強的抵抗力,如果欄舍內溫度提高到20℃以上,可激活病原微生物,提高消毒效果。
原因三:溫度變化對消毒效果影響的程度,隨使用方法、藥物以及微生物種類不同而異,一般可用溫度系數表示。有的情況下,消毒處理本身就需要一定溫度才可以,因此當溫度降到極限以下,即無法進行處理。例如紫外線照射時,燈管本身輸出的紫外線強度亦隨溫度降低而減弱。有的燈管在4℃時輸出的強度只有27℃時的20-35%。
04 接觸時間 消毒劑接觸微生物后,要經過一定時間后才能殺死病原,只有少數能立即產生消毒作用,所以要保證消毒劑有一定的作用時間,消毒劑與微生物接觸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接觸時間太短往往達不到消毒效果。被消毒物上微生物數量越多完全滅菌所需時間越長。此外,大部分消毒劑在干燥后就失去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劑在溶液中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3、豬只幾種消毒藥物的機制簡介:
機制①:病原體蛋白變性、沉淀、死亡;
機制②:病原體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導致細菌裂解死亡;
機制③:影響病原體內酶的活性,導致病原體代謝障礙而死亡;
4、豬場幾種消毒藥物的分類:
①酚類:苯酚、來蘇爾;
②醛類:福爾馬林、戊二醛;
③堿類:燒堿、生石灰;
④酸類:檸檬酸、乙酸;
⑤醇類:乙醇;
⑥鹵素類氯制劑:二氧化氯、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
⑦鹵素類碘制劑:碘伏、聚維酮碘;
⑧氧化劑類:雙氧水、高錳酸鉀、過硫酸氫鉀;
⑨表面活性劑季銨鹽類:苯扎溴銨(新潔爾滅)、癸甲溴銨;
5、豬場不同場景的消毒藥物選擇:
①豬舍內部空欄:熏蒸消毒,增效劑+戊二醛(或癸甲溴銨),熏蒸時間0.5-1小時國產濃戊二醛20%原液1.5ml/m3;
②豬舍地面、墻壁、道路消毒:20%生石灰+3%燒堿潑灑覆蓋消毒;
③豬舍門口、豬圈門口消毒池、踩踏池:3%燒堿溶液;
④豬舍飲水消毒:聚維酮碘1:1500、過硫酸氫鉀1:1000、檸檬酸0.3%;
⑤豬舍帶豬消毒:過硫酸氫鉀1:200、癸甲溴銨1:600;
⑥物資烘干消毒:70°C烘干30分鐘;
⑦物資熏蒸消毒:臭氧60mg/m3,2小時;
⑧物資浸泡消毒:過硫酸氫鉀1:200、三氯異氰尿酸粉1:200;
⑨食材消毒:2%檸檬酸;
下一篇: 楊利:育肥豬群生長曲線測定實踐
上一篇: 夏季高溫季節對妊娠母豬的危害
京ICP備13017971號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北路55號
北京華牧直通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010-59195279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