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豬腸道菌群發育特點
1.早期菌群定植
分娩時腸道菌群開始發育,最初有腸球菌屬、葡萄球菌屬。
出生后不同時間菌群不斷變化,3小時以需氧菌為主,如梭菌、腸桿菌;6小時后出現鏈球菌、梭菌、乳酸桿菌;2天后多種菌群共存,包括大腸桿菌、弗氏志賀菌等。
2.菌群動態變化
一周齡時好氧菌短暫增加后減少,厭氧菌開始增加。
母豬初乳對2周齡內仔豬體內健康菌群建立有重要影響。
二、仔豬腸道菌群的功能
1.防御功能
抑制有害細菌定植生長,保護腸道免受外來病菌侵害。
豬群腸道內的菌群組成包括有益共生菌、致病菌兩種,且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直接決定了仔豬的健康狀態,了解仔豬腸道菌群特點及調控方案,有助于提高仔豬健康度和成活率;
2、仔豬腸道菌群發育特點: ①當仔豬分娩的同時,腸道內的菌群就已開始發育(起初主要為腸球菌屬、葡萄球菌屬);
②仔豬出生3小時后,腸道菌群以梭菌、腸桿菌等需氧菌為主;
③仔豬出生6小時后,腸道菌群可見鏈球菌、梭菌、乳酸桿菌;
④仔豬出生2天后,腸道菌群可見大腸桿菌、弗氏志賀菌、索氏乳桿菌、羅伊乳桿菌、嗜酸乳桿菌;
⑤仔豬腸道內的好氧菌在一周齡時短暫增加,而后減少,厭氧菌開始增加;
⑥其他:母豬初乳不僅可提供能量和免疫蛋白,還可影響仔豬體內健康菌群的建立(2周齡內);
3、仔豬腸道菌群的功能: ①抑制排斥有害細菌的定植生長,具有保護仔豬腸道的作用;
②益生菌可以促進仔豬腸道對母乳的消化吸收、分解毒素,并能合成維生素,滿足仔豬的需求;
③腸道菌群促進腸道皮細胞的生長、分化,促進腸道免疫系統的生長與穩定;
4、影響仔豬腸道菌群穩定的因素: ①仔豬斷奶:屬于最大的應激因素之一,斷奶期間,會導致仔豬腸道屏障變得脆弱,致使仔豬消化功能紊亂、生長速度下降、腹瀉率增加;
②濫用抗生素:哺乳期仔豬若濫用抗生素,會對腸道菌群產生不利影響;
③日糧飼料配方:仔豬飼用低蛋白日糧,可降低大腸桿菌所致的腹瀉率,其他影響因素包括營養素、營養水平和、益生元、合生元、酵母水解物等;其他如果寡糖、甘露寡糖、低聚半乳糖等也可促進益生菌的繁殖,降低腸道的pH值至酸性,促進毒素分解,降低仔豬腹瀉率;
5、提高仔豬菌群健康度的方案: ①選擇優質開口教槽料,以提高仔豬腸道的適應能力和發育;
②母豬產后當天使用氯化鈉500ml+魚腥草2只+阿莫西林或青鏈霉素輸液1瓶、5%葡萄糖500ml+VC 2只+復合VB 2支+葡萄糖酸鈣2支1瓶輸液治療;產后2-3天使用青霉素+鏈霉素或宮炎凈;產后4-7天使用長效土霉素(恩諾沙星或頭孢),防止產后炎癥的發生,保證母乳質量,防止哺乳仔豬拉稀;
③母豬產前3天飲水添加檸檬酸、電解多維、葡萄糖,提高母乳消化能力,防止仔豬拉稀;
④斷奶仔豬前3天飼喂粥狀料,以提高腸道的消化適應能力,降低腹瀉發生率;
6.營養相關功能
促進母乳消化吸收、分解毒素并合成維生素滿足仔豬需求。
7.腸道發育與免疫功能
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生長分化,推動腸道免疫系統的生長與穩定。
三、影響仔豬腸道菌群穩定的因素
1.斷奶應激
斷奶是重大應激源,使腸道屏障脆弱,引發消化功能紊亂、生長遲緩和腹瀉率上升等問題。
2.抗生素濫用
哺乳期仔豬濫用抗生素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
3.日糧因素
低蛋白日糧可降低特定細菌導致的腹瀉率,營養素種類(如寡糖等)對益生菌繁殖、腸道pH值調節、毒素分解和腹瀉率有影響。
四、提高仔豬菌群健康度的方案
1.飼料選擇
優質開口教槽料有助于仔豬腸道適應和發育。
2.母豬產后用藥
不同階段使用不同藥物組合進行輸液治療,防止產后炎癥,保證母乳質量,減少仔豬拉稀。
3.產前飲水添加物
母豬產前3天飲水添加檸檬酸等物質可提高母乳消化能力,預防仔豬腹瀉。
4.斷奶期飼喂調整
斷奶仔豬前3天飼喂粥狀料,增強腸道消化適應能力,降低腹瀉發生率。
如果要將這些內容應用到實際的養豬生產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使用抗生素時要嚴格按照規定劑量和療程,避免過度使用。
根據仔豬的實際生長情況和母豬的健康狀況靈活調整日糧配方和保健措施。
進一步研究不同環境下腸道菌群的變化規律,以便更精準地進行調控。
下一篇: 楊利:育肥豬群生長曲線測定實踐
上一篇: 豬支原體肺炎預防關鍵控制要點分析
京ICP備13017971號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北路55號
北京華牧直通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010-59195279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