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疫苗免疫的基本知識
1.1病原和免疫 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稱為病原。當動物接觸病原時是否發病,決定于致病病原產生疾病癥狀是否比動物產生預防或消除疾病的有效免疫更快,如果對一潛在致死性疾病產生免疫應答太慢,動物就會死亡。如果免疫應答非常快,則見不到動物的疾病癥狀。免疫接種是為了使動物產生對接種疫苗疫病的快速抵抗力,當有疫病感染時被接種的動物能夠產生快速免疫應答,是預防疾病保護動物健康的一種方式。
1.2主動和被動免疫 主動免疫是動物自身對一致病微生物或疫苗發生免疫應答時產生的。
當主動免疫來不及有效產生時,就要給動物注射從免疫動物中提取的、濃縮后的抗體或免疫細胞,幫助動物獲得抵抗疾病的保護力,這就是被動免疫。被感染或免疫過的母豬能將免疫物質通過初乳為仔豬提供對某些疫病的抵抗力,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通常初乳抗體的作用時間少于6周,所以要對仔豬適時防疫,使之產生保護力較長的主動免疫力。
1.3 免疫物質如何發揮作用 疫苗接種并不能預防動物被感染,但可以使豬產生循環抗體(體液免疫)、致敏淋巴細胞的活動(細胞免疫)以及產生粘膜表面分泌型IgA抗體,或這三種的結合。一般講,體液免疫主要抵御病毒全身性感染、細菌的細胞外階段以及由毒素引起的疾病。細胞 免疫主要對抗兼性細胞內寄生菌、病毒感染的細胞外階段以及原蟲病。IgA可通過中和粘膜上皮內病原體而捕獲進入到粘膜內層的病原體,在粘膜結締組織中形成免疫復合物,然后由上皮細胞排入腔內,在細胞外處理。此外,分泌型IgA還可中和細菌毒素,限制病毒增殖侵入粘膜。如果一頭母豬的腸道接觸過病原微生物或疫苗,則它的腸道及乳腺便能產生分泌型IgA,使其仔豬通過初乳獲得保護。許多腸道內微生物感染對于血液中存在的IgG和IgM以及細胞免疫是無能為力的。2.1 給母豬接種疫苗的作用 給母豬接種疫苗,除為了保證母豬不得病外,也為了母豬能夠發揮最大的生產性能。有些疫病母豬感染后并不會威脅到母豬的生命,但會影響到母豬的繁殖性能,如,細小病毒病等;給母豬接種疫苗的第三個作用,是通過母豬初乳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力來保護仔豬。在這里還有兩種情況:一為適用于母豬容易感染新生仔豬的某些病,如多殺性巴氏桿菌、支原體肺炎、鏈球菌及副嗜血桿菌;二為仔豬容易受到環境中的細菌感染的某些病,如埃希氏大腸桿菌及產氣莢膜梭菌。如果為預防哺乳仔豬鏈球菌病而給仔豬接種,由于仔豬來不及產生免疫力,就可能受到感染,所以必須對母豬免疫。但由于母源抗體的持續期并不很長,所以對仔豬后續階段應對感染的抵抗力,則可通過免疫仔豬自身來獲得。2.2 對母豬免疫的幾種情況 根據母豬在不同的生產階段可分為,配種前免疫(后備豬及經產豬)、產前跟胎、產后跟胎(對經產母豬來說,如果種豬不被淘汰,則與配種前免疫相似)、按計劃普防與緊急接種。一般來說,配種前免疫與產后跟胎免疫主要是預防母豬自身容易感染的疾病,如,豬丹毒,口蹄疫等,以及預防懷孕期間容易感染胎兒或仔豬的疾病。如,細小病毒,有的則是為了到達以上兩種目標,如藍耳病,偽狂犬病等。而產前跟胎主要是為了預防哺乳仔豬在哺乳期間容易感染的疾病,如豬瘟、偽狂犬、藍耳病、鏈球菌、病毒性腹瀉等,通過母豬初乳中的抗體來被動保護仔豬一段時間。普免可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全場的豬全部免疫,如口蹄疫或流行性腹瀉多發季節前的免疫,再是根據不同豬群的發病特點,對同一類群的豬全部免疫也可稱為普免,如對母豬(公豬)群的豬瘟、偽狂犬、口蹄疫的免疫。明確了以上幾點,我們便知道哪種情況適合于普免,哪種情況適合于產前與產后跟胎免疫了,而緊急免疫只不過是根據需要臨時增加的一種免疫。對這個問題,專家們看法不一。妊娠母豬一般不接種豬瘟疫苗,因為豬瘟疫苗種毒雖是弱毒,但是活的,活病毒可經母體胎盤垂直傳給胎兒,所生仔豬可能帶毒,具有一定的潛在隱患性,這是萬遂如教授的觀點。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仇華吉博士認為,妊娠期間接種豬瘟疫苗后,豬瘟疫苗有可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哺乳仔豬對豬瘟疫苗免疫耐受。妊娠母豬身體處于應激狀態,易感性增加,其胎兒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侵害。因此,如果不是在面臨豬瘟疫情威脅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在妊娠期間接種豬瘟疫苗。持相反觀點的專家,周緒斌博士說,國內外的實驗研究都表明,懷孕母豬接種某些豬瘟弱毒疫苗是安全的,因此豬瘟疫苗可緊急免疫使用普免方案。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何啟蓋教授表示,我國的豬瘟疫苗毒株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是世界公認的,接種后不產生病毒血癥和腦炎,這是我國獸醫界老一輩科學家對世界豬瘟控制的貢獻。除非是接種疫苗后產生的應激,否則,疫苗本身不會增加產死仔數。然而,為了避免應激,如果不是在特別緊急情況下,在產前7天不接種包含豬瘟疫苗在內的任何疫苗。張淵魁博士指出,對妊娠母豬的“胚胎著床期”和“重胎期”最好不接種任何疫苗。在這個前提下對妊娠母豬接種優質的豬瘟疫苗不存在“增加產死仔數”的風險。如果會增加產死仔數,一般與以下情況有關:妊娠母豬本身攜帶豬瘟野毒,注射豬瘟疫苗可能會激發出繁殖障礙型豬瘟,導致產死仔數增加;有的豬瘟疫苗過敏原含量高,注射后易引起母豬劇烈的過敏反應,可能導致死胎;重胎期母豬體質脆弱,此時注射任何疫苗都容易引起母豬應激,有導致死胎的風險實際上,豬瘟疫苗主要研究單位的科研人員,中國獸藥監察所的邱惠深先生等業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證明給懷孕母豬接種豬瘟弱毒疫苗不會感染仔豬。在我接觸的豬場中有許多是在母豬產前免疫,并未發現母豬產仔水平低的問題。如果仔豬在哺乳或保育階段有豬瘟發生,則最好在產前跟胎免疫,而且這是控制仔豬豬瘟的一種有效方法;如果豬場沒有豬瘟疫情威脅,從預防應激的角度講,可以在母豬產仔7-10天后注射豬瘟疫苗。4.1 我國生產的藍耳病疫苗的毒株情況 截止到目前,農業部批準生產的有藍耳病經典株弱毒疫苗(CH-1R, R98),高致病性藍耳病滅活疫苗(NVDC-JXA1株)和高致病性藍耳病弱毒疫苗(JXA1-R 、HuN4-F112和TJM-F92)共3大類型,涉及6個疫苗株。國內在2006年發生高致病性藍耳病之前,就已經生產了用于預防傳統美洲型病毒的CH-1R弱毒藍耳病疫苗。這種疫苗的特點就是毒力較弱,大劑量接種安全。2007年農業部根據2006年在江西省分離到的高致病性藍耳病病毒JXA1株制造了滅活疫苗。滅活疫苗雖然具有安全,不散毒和毒力不會返強等優點,但滅活疫苗注射后副反應較大,免疫效果較差,所以,目前單獨使用滅活苗免疫的豬場明顯減少。2009至2011年農業部先后批準了15個單位對高致病性藍耳病弱毒疫苗研制的新獸藥證書。這些疫苗毒株除R98是經典弱毒株外,其余的JXA1-R 、HuN4-F112 和TJM-F92都是在我國高熱病期間分離的高致病性藍耳病強毒株致弱后而成為疫苗毒株。TJM-F92是在天津發生高熱病時分離后,在致弱過程中出現了“雙段”基因缺失,因而具有與其他毒株不同的特點。4.2 高致病性藍耳病弱毒疫苗的科學使用 國內藍耳病弱毒疫苗說明書上都寫著對懷孕母豬禁用。盡管有廠家技術或產品經理認為,對藍耳病CH-1R株活疫苗分別用單劑量重復免疫、2倍劑量和10倍劑量免疫重胎母豬,母豬產仔及仔豬生長良好,所以不用擔心懷孕母豬接種藍耳病弱毒疫苗后出現仔豬成活率降低的現象(來自http//www.chinabreed.com/中國養殖網)。這種情況可能與CH-1R株毒力較弱有關。對高致病性藍耳病弱毒疫苗在母豬懷孕的不同階段接種則需慎重。美國的研究人員將病毒接種給不同妊娠階段的頭胎母豬,發現在妊娠后期感染者(懷孕90天,有的資料說是86天后),病毒非常有可能通過胎盤感染引起免疫失敗。他們已確認,即使毒株已高度致弱,但當感染發生于妊娠后期時該毒株仍可通過胎盤。所以用活苗免疫母豬決不可在母豬妊娠的任一時期,否則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在我國的生產實踐中,為了達到一次性普防使母豬群免疫力較為均勻的效果,對懷孕母豬的普防已不在少數。但國內由于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選用的毒株相對較多,毒力強弱也有差異,所以在給懷孕母豬,尤其是懷孕后期的母豬使用前,一定要咨詢生產廠家技術人員是否可行。結論:給母豬免疫不僅是為了預防母豬的疾病,也是為了母豬發揮最大的繁殖性能和提高仔豬的成活率。豬場對母豬是普免還是跟胎免疫,取決于豬場規模、管理水平、疾病狀況和防疫病種等因素。對懷孕母豬普免豬瘟或藍耳病弱毒疫苗的不良影響來講,我國生產的豬瘟疫苗是最安全的,不會通過胎盤感染仔豬,可以在母豬的任何生產階段使用,但為了降低免疫注射對懷孕母豬的刺激,如果仔豬沒有受到豬瘟疫情威脅還是以空懷階段免疫為好;藍耳病弱毒疫苗在懷孕后期注射則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于不同廠家疫苗使用的毒株不同,因而,對懷孕母豬及其仔豬的影響也無法一概而論。總之,對懷孕母豬普防藍耳病弱毒疫苗須要慎重。(資料來源:豬場動力網)